◆植物類
植物類新精神活性物質主要包括恰特草(Khat)、卡痛葉(Kratom)、鼠尾草(Salvia divinorum)。
——恰特草原產(chǎn)于非洲及阿拉伯半島,主要活性成分為卡西酮,具有興奮和輕微致幻作用。由于卡西酮的降解,恰特草一般以新鮮的植物出售,但也有賣干葉子的,和酒精提取物的。吸食方式一般是咀嚼恰特草的葉子和嫩芽,也有沏茶的。
——卡痛葉原產(chǎn)于東南亞,主要活性成分為帽柱木堿和7-羥基帽柱木堿,具有類似嗎啡的麻醉作用。卡痛葉的新鮮葉子一般是咀嚼,干燥葉子的粉末一般是口服或煮茶。
——鼠尾草原產(chǎn)于墨西哥,主要活性成分為二萜類物質,具有強烈致幻作用。鼠尾草一般以以種子或葉子出售,但也有賣液體提取物的。鼠尾草的新鮮葉子一般是咀嚼,或是搗碎沖泡飲用,干葉子以抽煙的方式吸食。
◆新精神活性物質的危害
上述各類新精神活性物質濫用的社會危害性十分嚴重。盡管此類物質出現(xiàn)時間較短,成癮性和長期生理損害有待深入研究,但其社會危害已日益顯現(xiàn)。由于該類物質具有強烈的興奮和致幻作用,吸食后會引起偏執(zhí)、焦慮、恐慌、被害妄想等反應,由此誘發(fā)的惡性暴力案件犯罪屢有發(fā)生。例如,2012年美國邁阿密州“啃臉”事件即一吸食卡西酮類物質人員所為。日本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濫用該類物質導致的暴力犯罪案件是管制毒品的7倍。同時,新精神活性物質種類繁多,效果也有顯著差異。很多情況下濫用者并不知道自己購買的實際種類,難以把握用量,由于吸食過量導致急性中毒甚至死亡的案例也時有出現(xiàn)。根據(jù)歐盟官方調(diào)查,截至2015年11月卡西酮類物質α-PVP在歐洲各國已造成191人中毒和115人死亡。同樣在2015年,美國MTF(預測未來研究)的數(shù)據(jù)表明,合成大麻素類新精神活性物質在中學生群體中的使用率高達4%;美國毒物控制中心則收到7779例使用合成大麻素中毒和522起卡西酮中毒的報告。